都说“千寒易去、一湿难除”, 一个千古名方, 专治湿气重、脾胃虚

发布日期:2025-09-07 17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都说“千寒易去,一湿难除”,当湿气在身体里聚集时,往往就会促使多种病症接踵而至,只有将湿气完全祛除,身体健康才会得到更好地保障。湿邪作为“万病之源”,通常很容易让人感觉肢体困重、精神乏力,此外,大便不爽、粘腻等症状,都是体内湿气过重的常见表现,在舌象上,往往还多见舌面滑利,甚至是齿痕舌。

那么,究竟什么是“湿”呢?从中医角度来说,常见的病邪有六种,也被称为“六淫邪气”,即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,而《黄帝内经》曾提到过:“诸湿肿满皆属于脾”,也就是说,身体里湿气过重,大多跟脾胃有关,若是脾胃虚弱,那么就会诱发水湿病邪,因此,想要免受湿气侵袭,在平日里就一定要将脾胃调养得当,而且在金元名医李东垣的《脾胃论》里,也有这样的描述,即“脾胃虚,则九窍不通”,由此可见,脾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,并不是一点两点。

那么,既然知道了病因所在,我们又该如何改善呢?其实,在宋代官方编撰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,就收录了一个专门“健脾化湿”的良方,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化解体内的水湿病邪,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参苓白术散。此方由莲子肉一斤、薏苡仁一斤、缩砂仁一斤、桔梗一斤、白扁豆一斤半、白茯苓二斤、人参二斤、甘草二斤、白术二斤以及山药二斤配伍而成,在用法上,先将这些中药研制成粉末,之后每次服用二钱,用大枣汤调下,具有益气健脾、渗湿止泻的作用,常用于脾虚夹湿证的改善。

对于有一定中医知识储备的人来说,应该不难看出,这个药方其实是以四君子汤为底,并加入了其他中药材配伍而成的。四君子汤作为中医里的补气第一方,专门用于改善脾胃气虚等病症,而参苓白术散里的山药,具有补养脾胃、生津益肺的效果,同时还可以补肾固精、补益肾脏,能够做到脾肾双补;莲子在养心、益肾、补脾上,更是“三管齐下”,共同作用于身体的调养;白扁豆和薏苡仁,则着重于水湿病邪的改善,可健脾祛湿、清热排脓。

方剂里的砂仁具有行气和胃、化湿醒脾之效;桔梗作为方剂里的引药,可载药上行、宣利肺气;最后这味甘草,依旧是起着调和诸药、健脾和中的效果,整个方剂补气、祛湿,由此让脾气健运得以正常,也能让水湿病邪可以从体内被正常排出。

在《和剂局方》中曾用“中和不热”来评价此方,认为长期使用,可以养气育神、醒脾悦色。当然,若大家认为这一方剂仅只能用于改善脾虚水湿病症,那格局就有些小了,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上针对以下两类病症加以改善时,也同样具有一定效果。

1.过敏性鼻炎

关于“脾胃虚,则九窍不通”的说法,上面就已经提到过了,而鼻子属于九窍之一,与它相关的病症,往往也与脾胃存在关联,而且,中医还认为,“肺开窍于鼻”,胃经的起点又在于鼻部,因此,脾胃经和鼻窍是相通的,当脾胃功能失常,运化失职时,就自然会造成滋补气机难以上升,并最终引起鼻窍问题。

而此方剂里的桔梗是治疗鼻炎的妙药,可以宣利肺气,让气机正常运行,并以此来改善自身病症。

2.慢性胃炎

人们常说“十人九胃”,而胃病现如今几乎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“常态”,而在中医看来,慢性胃炎大多属于虚证,是由胃阴不足所致,而这一妙方,具有补气健脾之效,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。


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